English

优化高校德育小环境

1999-03-31 来源:光明日报 武红军 我有话说

目前,大家普遍认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不理想,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的同志感到事倍功半,信心不足。究其原因人们多从客观社会大环境中寻找不利的条件,把社会风气不正、家庭教育配合不够视为症结所在,而对学校的功能、教师的责任、学校育人小环境的作用重视不足。事实表明,校、系、班这些基层组织的状况对学生影响很大,有一个好的班主任,建设一个好的班集体,形成一个优化的育人小环境,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积极而有意义的。

相对于社会大环境而言,育人小环境可理解为与学生最直接联系的环境,就学校工作范畴讲,大可以泛指学校教育工作的全部要素,小可以确指一个班组,一种学习生活情境,例如:校、系、班的组织管理水平,校风、教风、学风,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领导的民主作风,校园内的绿化美化、人文景观等等。

所谓优化育人小环境是对学校以及基层组织的积极建设与有效管理,是对学校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各种德育要素的全面设计和充分运用。要求努力做到“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每一个学习生活场景都能育人”,真正发挥学校在学生德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小环境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和特定的时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观念和行为,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特定的环境对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种作用机制:

首先是小环境的压力机制。即人们的意识以及言行受到社会组织系统强制措施构成的压力之外,还受到某种群体氛围对个体心理的压迫作用。人们设法与环境认同,在心理上寻求被环境接纳的安全感。例如,在图书馆自习室安静的学习环境,假设某人发出与他人不协调的特殊声响,就会受到注目,感到窘迫,因此人们一进入图书馆就自觉平静下来专注学习。这时无须说什么道理,只是特定环境的心理压力,迫使对自己行为做出符合规范的约束。

其次是小环境的感染机制。人们接受特定环境的影响是一种熏陶感染的过程,它是潜移默化的效果,并由于有学生情感活动参与,对特定环境规范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接受得更自觉。在去年抗洪救灾的伟大斗争中,许多来自灾区的学生都强烈感受到了特殊环境下党的干部和人民群众生死与共的感人气氛,回到学校都说体会到了党的力量和作用,这不是最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吗?如果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能够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敬业爱生,那么这种学校环境肯定会创造有效的德育。

强调小环境育人是针对学校德育工作缺乏实效性,而提出来的新的思路。这种思路在德育过程中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它是各种德育手段综合运用的过程。

小环境育人应当是构建学校德育载体,综合运用各种德育手段的过程。表现为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统一,有形环境与无形环境的统一,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的统一。与传统的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相比,它蕴涵的思想道德观念、人文精神更丰富,它以学校全方位的德育格局、全员德育意识全面作用于学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

2、它是点滴修养、长期滋润的过程。

优化育人小环境就是要创造健康积极的精神氛围,强调“育”的含义,即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用丰富的精神养料滋润学生,通过长期砥砺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思想品格。

3、它是贴近学生、规范行为的过程。

大学生最反对形式主义的单纯的道德说教,他们易于通过现实生活,具体事物,特别是规范行为把握事理。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国家的培养目标,学校应强调以实践为重的知行统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它是受教育者主动参与的过程。

环境与人的关系是互动过程。大学生既是小环境的受动者,又是小环境的创造者。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优化环境的过程,才能更好地接受环境的熏陶影响。小环境育人的重要思想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培养学生判断、选择以及动手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领悟事理,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局面。这是增强德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优化学校德育小环境在实践中一般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观念领先的原则

应当指出学校德育效果不理想,并非完全是方法不适应的问题,从德育内容看我们也有不适应的方面,具体为观念陈旧、脱离现实。在我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在新技术革命挑战面前,学校究竟让学生形成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观念领先一是要使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符合时代精神,二是要在学校德育环境建设中首先赋予各种小环境要素以丰富的思想蕴涵。并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勇于站在时代的前列,做青年学生的思想导师。

2、系统构建的原则

小环境优化必须注意系统构建、综合配置。各种环境育人要素决不是孤立的、支离破碎的,而是多元的、有机结合的。学校德育工作应当全盘规划,从教育到管理,从专业教育到政治理论教育,从入学到毕业,从学习空间到生活空间,从师生关系到同学关系,从学校到社会都要设计德育载体、强化德育功能。真正使学生在学校任何角落、任何环节都能感受到人际和谐、秩序井然、优美整洁、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

3、干部主导的原则

小环境的优化关键在于领导干部的主导作用,相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也是主导力量,因此,教师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的提高是优化小环境的首要任务之一。其次要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学校学生工作队伍,使他们迅速成为学生管理专家、学生心理咨询专家。另外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发挥学生的作用,实践表明,教师与学生是互动相长的关系,恰当组织学生评议教师的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系天津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